找到相关内容1008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台湾佛教教育问题探讨(一)

    ,否定其它宗门价值和急于往生西方净土的出世思想,都可说是佛教衰落的主因。由于佛教无法跟随时代潮流进步,以致和社会文化逐渐脱节。在大乘中观思想中强调二融通。怎么从第一义的深入了解,进而弘扬于世俗上...

    行禅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4268255.html
  • 窥基与唯识宗的创立

    窥基综合《瑜伽师地论》卷六十四、《显扬圣教论》卷六所言的“四种世俗”义及《成唯识论》卷九所说的“四种胜义”为一体而将二谛开为四重,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唯识“四重二”说。窥基先将世俗与胜义谛各自开列为四...唯识性。”[9]这样的组合极其繁琐,恐冗长而姑略之,在此仅就窥基在论说“四重二”时所贯穿的“真理”之相对性原则和真如“分立”说作些分析。  世俗,据窥基看应作“隐显谛”,隐是“隐覆空理”,显是“有相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073524.html
  • 学佛──非一般的学习

    主体”对“客体”的占有。世间一般知识,均属有漏的、约定俗成的“世俗”,唯有佛法真俗二俱备,尤以无漏圣智的“胜义谛”为不共于世间知识之本质。佛法中亦含摄部分世俗,但具有趋向、提升至胜义谛之性格,作为一般世俗的世间知识则无此性格。   世间知识,分类浩繁,隔行如隔山,就算同一专业中的不同科目,不同课题,也往往老死不相往来。所以知识界的“法执”极重,文人相轻比比皆是。   比方甲、乙两名...

    李炳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75978530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77)

    世俗之过失)分二:一、辩诤;二、答辩。 子一、辩诤: 若无世俗,云何有二世俗若因他,有情岂涅槃? 此颂有两个辩论。第一个辩论是说:如果没有世俗,怎么会有二呢? 因为前面已经讲过,整个世间的万事万物,从自生、他生、共生的角度来破析,根本不会有产生,万法“不生亦不灭,不常亦不断,不一亦不异,不来亦不去”。既然一切皆无生,世俗的显现就不存在,这样一来,胜义谛又如何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宣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0/23344527611.html
  • 四依止—佛弟子的学法态度

    佛法有世俗与第一义之分。世俗是不究竟的方便法,第一义是究竟绝对的真理。方便法门是佛陀为适应众生的程度、根机而施设,我们不能把方便法当成究竟,最究竟的是与佛心相应,所以学佛应该依了义佛心,不依不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0641129.html
  • 水会永远活着

    俗语说“家家有本难念的经”,我常觉得,如果一个人念不懂家里的那一本经,他就很难懂得摆在墙上那些精装的经典了。因为世俗的因缘都不能珍惜,如何能珍惜 第一义的因缘法呢?  铁眼禅师最伟大的启示是,世俗与第一义是无二无别的。  惜福与惜缘不只让我们的生活有味、生命有情,也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“无常法”和“缘起法”,在无常中,有所创造,让福报永远活着,在缘起中,不忤逆一个 众生,众缘和合,携手走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2745380.html
  • 百法无我

    何以前说色心心所等法时,又言有实有假?答:此言虚假如幻如梦,乃推入真门空理而谈,若依世俗道理门说,自有种子所生诸法,多名为有为实法。此处唯就真门生理而言,皆名假法,故与前文依世俗道理门说有假有实全不...

    正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2548092.html
  • 静波法师:佛教与社会相和谐

    。可见,离开人间学佛,就如同“空中楼阁”。所以,未成佛道,先结人缘;佛在心中,路在脚下。   佛教与公平正义的和谐。龙树的《中观论》中说,“不依世俗,不得第一义”。即是说,离开了世俗的规则,没有办法认识和实践佛法。这种规则是世间公平与正义的基础。佛教承认相对而言的社会规范。汉传出家人的四大特点,佛教的“六和”精神,还有...

    静波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静波法师|佛教与社会相和谐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1566468.html
  • 藏传佛教噶举派与格鲁派的“见”比较

    不能独立存在的,所以现象世界是空的。这是两派的第一个共同点。  两派在确定空观思想后,又开始进一步论述为什么世俗的人会迷惑于现象世界?是因为他们只以“世俗”理解世界,而不具备“胜义谛”。中观应成派认为一切法性皆空,二本为一体,一个事物上的两个方面本来就相融合。世俗为假名安立有,胜义为性空,这一点各派看法一致。噶举派在论述二谛时引用中观大师龙树的论述:“诸佛说正法,正依于二,世界世俗,以及...

    叶治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1368819.html
  • 试论二谛义为龙树学的核心思想(上)

    世俗。依此,《中论》颂说:  “诸佛依二,为众生说法:一以世俗,二第一义。若人不能知,分别于二,则于深佛法,不知真实义。若不依俗,不得第一义;不得第一义,则不得涅槃。”[4]  “二胜谛”是...法,是世俗。《中论》说“未曾有一法,不从因缘生”,是世俗所摄;“是故一切法,无不是空者”,属胜义谛摄。胜义的毕竟空是建立在世间的世俗上的,此二者实际上是不即不离、非一非异的,并不是两个对立的实体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144135.html